這不是納粹的符號!!
卍字符號(Sauwastika 或 Sauvastika)是印度教與佛教中的傳統符號。自從唐朝以來,其意義被正式定為「吉祥萬德之所集」。很不幸地,其鏡像符號(卐,Swastika)的斜擺形式被歷史上最惡名昭彰的狂人拿來當成恐怖與仇恨的象徵,使得後來人們對這個符號有了許多的誤解。但是這個符號早在納粹之前上千年便已經存在,且至今仍在東方文化中以其原有的意涵被使用著。
在 2014 年時,我設計了這個圖示的第一個版本,但那個設計非常沒效率:其構造只是利用四個長的角片、並且在每一個上面摺彎,浪費掉轉角處的紙張。此外其結構也很難有效吸收掉紙張中央的未使用部份,因此我當時用該部份來在模型中間做出一朵蓮花(也是一個佛教的象徵),這個應用還不算差,但是我仍舊希望可以以最高的效率來摺出純粹的版本。
一直到最近,隨著我在 Discord 上面跟其他摺紙家討論我的邊河法(ERM)理論時,我才想起了我自己的這個陳年的挑戰。利用 ERM 的威力,我總算有辦法解決這個謎題了。(底下的討論會用到一些 ERM 的術語和慣例,這些我在未來的文章中會解釋。)
這是抽象形;很快地數一下會知道最佳化的格子會是 20\times 20
,然而一個可行的湖配置卻是相當地巧妙。在嘗試了好幾種不同的可能性之後,我最終定案成如下的解答。
這個解答在中央利用到了一個巧妙的螺旋河道結構,而其收合方式也是同樣地技巧性。靠近角落的那些畢伸變化形具有兩種作用:騰出空間來給旁邊的移階器通過,並且製造出一個小的角片來讓我們得以鎖住轉角處的鬆散層次。其展開圖如下所示。
近期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