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神仙魚,2021


因為太過忙碌於各種不同的事情,距離我上次原創作品已經是很久的事了。在九月時我就開始用我的邊河法來設計這個模型,且預摺在十月初就完成了,但接著我就完全因為 Oriedita 的開發而轉移開了焦點,乃至直到現在我才終於把這個模型給摺完。

之前我設計過中等複雜度的魚類,但這是我第一次進行超複雜系的魚類設計。當初是 Drew Heskett 的魚類作品激發我來設計複雜魚類的。我不太記得我究竟為什麼選定了神仙魚來作為主題,不過可能是因為我想要將面積效率最大化、於是選了一個用有四個長鰭的魚類、以便魚鰭可以自然地配置在紙張的四個角落。

再來就是有趣的問題了:那麼什麼該被配置在紙張的中央?在這個情況中,前端有一些較小的細節(眼睛、顎、胸鰭)是用紙張邊緣來做會比較容易的,所以很合理地應該改把紙張中央分配給尾鰭才對。然而,這樣的佈局會使得模型是開口朝向前端的;對於較低複雜度的模型來說,這是比較不樂見的情況,不過對於超複雜系模型來說,反正使用黏膠來塑形差不多是常態,對於開口朝前的模型的接受度也比較高,甚至可以說這樣反而有趣。

ERM 地圖與抽象形。

更加有趣的是,在這個設計中頭部和身體其實是來自紙張中兩個完全不同的部份。在我定案了抽象形之後,我發現大部分的特徵都可以很理想地放入 32 格的箱形褶佈局之中,但前提是頭部和身體必須被分開來配置。其結果是,我必須徹底發揮 ERM 來找出連接頭部和身體的方法。最終的 ERM 地圖如上圖所示。

在這個設計中,我在腹鰭上使用了一種 GOPS 的變化形來盡可能地減少腹鰭的層次數目,並且策略性地做了一些河的蜿蜒來盡可能地平均分散厚度到整個模型之上。在上面的 ERM 地圖中,陸地看似還是很多,但事實上基於奇偶性原理的關係、這個模型的效率幾乎已經是最佳的了。如同我的馴化短毛貓,這個模型的收合也是非常具挑戰性,可能只有稍微簡單一點點而已。

另一個我對這個設計很中意的地方在於,雖然它是對角對稱的,但它用的仍舊是正交的格子。

這個模型的 CP 正在我的 Ko-fi 商店上出售中:

購買神仙魚的 CP 與說明書

分享此貼文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您的留言可能要經過審核才會顯示出來。 必填欄位標示為 *